身为一名普通大学老师,日常就是备课、上课、搞科研。一直觉得网络离 “象牙塔”生活挺远…直到前几天,心血来潮在百度搜了一下自己的大名。😰
结果?真·瞳孔地震!🤯
陈年旧帖“出土”: 十几年前在某论坛(连名字都忘了!)参与的热议话题,发言青涩又冲动,现在看简直公开处刑!
“过期”报道困扰: 早年参与的一个小型学术活动,被某地方小网站报道了,配图角度清奇,内容也有点过时了,还挂着自己名字!
最棘手的是:百度词条! 一些完全不认识的人的信息,居然有些人名混进了大家还在搜的关联词里,还扯上一些莫须有的关系!这要是被学生或同行看到,误会大了!😭
瞬间理解了什么叫 “社会性死亡”的风险! 教师的形象、专业的严谨性,在网络空间里居然如此“脆弱”?尤其评职称、项目申报时,背景核查有多重要大家都懂。
“自救”之路:
疯狂找旧论坛?联系小网站?邮件石沉大海,电话永远占线。
百度词条: 按流程提交修改,证明身份、提供材料、技术性清除、彻底清理缓存…耗时耗力,等待过程无比煎熬。
耗费了整整半个月的业余时间却毫无结果。
✨ 转机与发现:
就在焦头烂额时,和一位处理过类似问题的同事聊天,了解到存在专注于网络信息深度清理的可靠渠道。据说能专业处理:
难以溯源的旧帖/新闻链接
百度快照、过时资讯
百度百科等平台的信息纠偏
百度词条的下架
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尝试了一下,结果出乎意料地顺利! 那些“黑历史”链接、混淆的词条信息,真的被清理或修正了!🛡
那一刻,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!
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和需求
给大学老师同仁们的小建议:
定期“自检”: 百度、搜狗、360…用真名+单位组合搜一遍,别大意!
敏感信息“断舍离”: 社交媒体隐私设置务必检查。
遇“顽疾”别硬扛: 如果自己处理无门(尤其是词条、顽固旧闻),不妨寻求更高效的解决方案,时间和专业形象,都值得投资! 毕竟,清朗的网络足迹,也是我们职业尊严的一部分呀。📖
致力于成为各大企业信任的品牌公关营销传播专家,提供一站式整合互联网营销服务
© 2019. All Rights Reserved.By Tengxuan 粤ICP备2022035749号